
你有經歷過辦公室“社死”嗎?戴著降噪耳機卻忽略了老板發布的任務,著急取東西時卻遇到耳機掉到桌子下的窘境……
這些打工人常遇到的社死現場,讓人回想起來仍然尷尬到腳趾摳地,那么,到底什么樣的辦公耳機才能讓我們在職場中游刃有余?
就在剛剛過去的2022年年底,科大訊飛孵化的專注于人工智能交互的硬件科技公司未來智能,推出了全新開放式辦公耳機iFLYBUDS Air,兼顧工作高效、佩戴舒適和運動模式。

▲訊飛開放式辦公耳機iFLYBUDS Air
如今,TWS耳機玩家爭相尋找新的增長曲線時,辦公場景下的TWS耳機強勢出圈,成為一些TWS耳機市場中新銳品牌入局的殺手锏。聚焦于辦公場景的TWS耳機,其競爭也變得更加艱難且殘酷。
作為TWS耳機行業中的新銳玩家,訊飛未來智能以其深厚的產品實力、技術積淀以及對目標客戶群體的精準定位強勢切入這一市場,從iFLYBUDS Pro到iFLYBUDS Air,該公司對TWS耳機體驗、功能不斷升級的同時,將這一品類的場景進行了拓展。
因此,在這一背景下,智東西深入體驗了iFLYBUDS Air后,與訊飛未來智能公司CEO馬嘯進行了交流,從辦公場景下用戶的核心痛點出發,找到初創企業在TWS耳機產業中的突圍關鍵。
?
對于TWS耳機而言,從AirPods誕生至今,這一產品的用戶教育已經基本完成,市研機構Canalys的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TWS耳機出貨量達到2.99億副,2022年前三季度總出貨量超過2億副,其市場滲透率已經從加速上漲變得趨于穩定,如今,各路TWS耳機玩家開始卷價格、卷功能、卷場景。
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辦公為核心的TWS耳機品類開始突圍。
那么,相比于通用場景下的TWS耳機,我們先來看看辦公人群有哪些核心的痛點。
功能單一,缺少工具屬性。人們對于辦公場景下的TWS耳機,其核心需求已經從娛樂消遣變為生產力工具。
如今,越來越多的部門會議、工作電話充斥在打工人的辦公日常中,但僅僅依靠人工記憶、做筆記已經很難滿足日常的辦公需求,而TWS耳機因其便攜性與辦公有著天然的耦合性。
因此,實時錄音轉寫、超長續航等就成為了TWS耳機在辦公場景下的硬核標配。
入耳式佩戴不適,無法長時佩戴。如今,TWS耳機的佩戴舒適度已經逐漸成為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的重點,很多人無法接受耳朵里的異物感,導致這一部分群體的心智很難被TWS耳機廠商攻克。
作為TWS耳機的重度使用者,辦公人群對其的舒適度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面上大多數耳機則均為入耳式佩戴,即便音質、降噪等效果優異,但長時間佩戴會產生極高的不適感。
降噪與辦公場景無法適配,影響日常交流。辦公場景與日常不同,用戶需要時常與同事溝通協作,因此,超強降噪功效的入耳式TWS耳機在這一場合下其優勢會變為弊端。
因此,辦公場景下的TWS耳機既要兼顧產品的性能,又必須滿足日常的溝通協作。
在這樣的背景下,訊飛未來智能也緊緊抓住辦公這一目標用戶群,開啟了在辦公場景下的探索。
繼去年5月的iFLYBUDS Pro后,訊飛未來智能此次推出了iFLYBUDS Air,成為該公司在聚焦于辦公場景TWS耳機市場的又一大關鍵成果。
?
找準了目標用戶群體的核心痛點,產品該如何設計是擺在TWS耳機玩家面前的第二大難題。
那么,在這樣的背景下,訊飛未來智能是如何定義TWS耳機的?
首先,對于亟需解決的佩戴舒適性問題,iFLYBUDS Air率先從外觀設計下手。該設備一改TWS耳機的入耳式和半入耳式,采用了不入耳的開放式設計。
用戶只需將其掛到耳朵上,長期佩戴的情況下,也可以保證耳朵的舒適性。其單機耳機重11.5g,不足三張A4紙的重量。并且在聽清音樂的同時,用戶佩戴耳機也不會影響到與其他同事的交流。
馬嘯談道,TWS耳機誕生之日起,入耳和半入耳式設計占據了95%的產品形態,但在市場教育的過程中,很多用戶被這些耳機勸退,因此,他們的耳機設計面向的就是這些已經有深度認知且體驗過的用戶,為他們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不過,這一設計思路也使得TWS耳機的音質效果、是否漏音等眾多問題對訊飛未來智能提出了新的考驗。
為了保證iFLYBUDS Air的收音效果,訊飛未來智能采用了定向音頻技術,通過空氣定向振動傳音。
簡單來說,就是聲音憑借空氣經過人們的外耳、中耳傳到內耳,這也正是我們耳朵的正常聽覺途徑。相比于具有漏音問題、高頻聲音場景下的強烈震動感以及音質欠缺等問題的骨傳導方案,氣導方案具有較大優勢。不過,馬嘯也談道,例如游泳等場景下,骨導方案的優勢也是氣導方案無法比擬的。

▲骨傳導與氣傳導方案原理(圖源:CSDN)
同時,為了防止耳機漏音,該設備通過反向聲波抵消技術,保障人們在社交距離內的隱私安全。
不得不承認,和與耳道“親密接觸”的設計相比,不入耳的方案在高噪音場景下,其聲音的表現力也會有一定損失。但針對于核心的辦公用戶而言,iFLYBUDS Air已經可以滿足其需求。他補充說:“我們長期以來對核心用戶需求有非常深入的理解。”
其次,如何讓TWS耳機變身成為打工人的生產力工具,這一直以來都是訊飛未來智能的優勢所在。背靠AI國家隊的科大訊飛,iFLYBUDS Air的核心AI功能不容小覷。
聚焦于辦公場景,該設備支持通話錄音、音視頻錄音和現場錄音三種模式,基本覆蓋了日常辦公的大部分場景,還能大幅提升用戶在日常辦公場景下的會議記錄效率。
iFLYBUDS Air同時能做到通話和面對面場景下的錄音和轉文字功能,同時能在記錄過程中,區分耳機使用者和其他參會人,提升錄音記錄的可讀性。在通話模式下,長按耳機外側的觸控區域就可以快速啟動錄音。
該設備最高拾音距離可覆蓋至7m,支持9種語言、12種中文方言、10大行業術語的翻譯轉寫,實時錄音轉寫準確率高達98%。
訊飛未來智能一以貫之的續航優勢在這一代耳機上也十分突出。iFLYBUDS Air搭配充電盒使用,其最長續航時間能達到40小時,單機充滿電最長續航可達到15小時。
最后,這款設備令人耳目一新的還在于其佩戴形式,進一步擴展了TWS耳機的使用場景。
以辦公為核心,iFLYBUDS Air開始向這一部分人群的其他使用場景探索。這一設備為用戶提供了頸掛式和TWS耳掛式兩種形態,讓其使用場景從辦公延伸至運動。
頸掛式采用多點位均衡受力,能夠讓用戶在工作時長時間佩戴,并且TWS耳掛式的便攜性和穩定性更強,能支持高強度運動和日常通勤。

▲iFLYBUDS Air的兩種佩戴方式:耳掛式(左)頸掛式(右)
盡管相比于入耳式耳機而言,開放式設計的TWS耳機在音質效果、降噪等方面尚存在一些不足,但歸根結底,耳機是為目標用戶服務的,訊飛未來智能已經在此基礎上根據辦公人群的使用特點進行了充分優化。
這也與訊飛iFLYBUDS Air在前期的設計策略緊密承接。馬嘯談道,他們的核心點永遠是辦公,并不斷向人千變萬化的需求輻射。
?
不過,這就是辦公場景下耳機的終極形態嗎?訊飛未來智能已經給出了答案,并不是。
即便同處辦公場景,不同用戶群體的核心需求仍有較大差異。因此用簡單的一款設備充分打入這一市場并不可行。訊飛未來智能正在以辦公為核心,將這一部分人群不斷細化。
馬嘯告訴智東西,他們的未來愿景就是希望訊飛未來智能成為人們辦公時的TWS耳機首選品牌,并且能在其產品體系中匹配到滿足需求的設備,“歸根結底,就是圍繞著人不斷進化”。
大體上看,人們的辦公方式有兩種,一類是經常出差的移動辦公,另一類就是常駐辦公室的固定辦公方式。
因此,去年5月,訊飛未來智能的第一代辦公TWS耳機,被定位至移動辦公下的會議場景,而第二代則覆蓋了另一部分固定辦公人群的需求。

▲iFLYBUDS Pro(左)與iFLYBUDS Air(右)
通過這兩代設備的升級與更迭可以看出,訊飛未來智能對于辦公場景下TWS耳機的了解愈加深刻。
辦公場景下移動到固定需求的延伸,再加上對于辦公當下到通勤路上的擴展,都是訊飛未來智能對于目標用戶群體需求的精準考量。
當某一產品的覆蓋人群越小,其能解決這一部分群體核心需求的能力就需要更強。作為AI國家隊的科大訊飛,其技術積淀自不必說,但如何將技術“用到刀刃上”則更為關鍵,因此,訊飛未來智能一貫堅持的策略,就是與核心用戶進行深入交流。馬嘯談道,早期,他們的用戶主要集中于金融、媒體等從業者,至今仍然與這些用戶群體之間保持著互動,在這個過程中,讓訊飛未來智能看到他們的核心痛點。
正是靠著對用戶的深入洞察,訊飛未來智能的產品優勢及用戶接受度已經得到了充分證明。與iFLYBUDS Pro一樣,iFLYBUDS Air自發布以來,在天貓、京東、快手、抖音上都屢屢銷售到斷貨。
?
從2021年開始,TWS耳機市場的爆發式增長態勢放緩,向更細分、聚焦的場景下沉成為眾多玩家的共識。而TWS耳機的形態和功能都與我們的日常辦公場景有著天然的耦合性,這一場景也成為TWS耳機的一大戰場。
訊飛未來智能依托于AI國家隊深厚的AI技術積累,再加上其對核心用戶群體及其需求的深入理解,都成為其這一市場中的殺手锏。
不過,一個產業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對于創業公司而言更是如此,近幾年來,國際形勢和新冠疫情的影響對市場產生了較大的影響。馬嘯談道,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短期內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長期內在確定性中尋找不確定性。
因此,訊飛未來智能看到了AI發展的確定性趨勢,找到了這家創業公司在AI中的著力點,并真正從用戶確定的核心痛點出發,找到其在市場變化背景下的突圍點。
來源:智東西